首頁 > 文章分享 > 理論篇
 
推文: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
 
點閱次數:2729
基督教信仰與生命教育
作者/吳庶深教授演講 /郭惠珠記錄整理

  生命教育的意義是促進學生在靈性、道德、文化、心理、身體上的全面發展,這不單是英國1988年教育改革法案的主要精神,也與我國憲法中的教育理念相符。首先,我們先將生命教育的意義與理念做一簡單的複習。
?一、生命教育與基督信仰
  生命教育的基礎是全人教育與全人關懷。聖經:「耶穌的智慧(靈性)與身量(身體),並愛人和愛神以及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。」這是一個全人關懷、全人發展的榜樣。耶穌從小就有均衡的發展,祂在靈性、道德、學問、人際關係上,及從父母的愛、兄弟姊妹的愛……都同時增長。
?  生命教育有兩個方向:
  1.生命:為何而活──此乃談到生命的意義與本質。
  2.生活:如何生活──尋求生活的目標,追求豐盛的人生。
  耶穌說:「我就是道路(方向)、真理、生命,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裡走。」(約十四6)道路就是方向,是生命的源頭。基督教的信仰基本上是,上帝給我們一個很大的生命,這生命是有意義的生命,活著最大的目的是要榮耀上帝。耶穌說:「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,且得的更豐盛……」,這「得生命」的應許就是有意義的生命,「得的更豐盛」就是生活更豐盛。   生命教育是一個天人物我的均衡關係,有四個發展的向度,即人與自己、人與他人、人與環境、人與宇宙。從教會的角度來看,宇宙的向度是很重要的,是靈性超越的途徑,能尋求永恆的價值、生命的歸宿;這方面基督的信仰提供很好的方向及答案。
  生命教育有五種取向:宗教教育取向、健康教育取向、生涯規劃取向、倫理教育取向、死亡教育取向。今天的內容將集中在健康教育取向、宗教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。

?二、教會為何參與生命教育?
  有一宗教領袖說:「凡事要有『中心』,現在的社會很多機構都是以中心為名,例如:健身中心、教育中心、醫療中心……,甚至還有太空中心,地球也有地心,即使是衛星也要根據地心才能運轉。走獨木橋、走鋼索雖然移動驚險,但是中心點能夠平衡、穩定,就不會危險;船隻漂泊過海,風浪再大,只要穩住方向盤保持住平衡點,就不怕顛簸。」   這裡說到一個重點,長老教會事工、服事這麼多,為什麼還要參與生命教育?因為福音是透過教育廣傳出去的,而目前台灣各級學校並沒有宗教教育的政策,但很多宗教團體已透過他們的宗教讀物進到國中、小學。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,基督信仰是一個真理,上帝的話能夠解剖人心,對人的心靈有很大的幫助,能使一個人得到全人的發展及關懷。從小基督的信仰若能透過教育烙印在年輕孩子的心上,他對福音的了解是非常有效的。所以這「中心」的觀點非常重要,那中心點應放在哪裡?大家應思考並把握這機會。
?  屬靈的世界本就是一場戰爭,是要搶救靈魂的。我們不是跟俗世的宗教領袖、信徒競爭,而是跟屬靈惡魔爭戰,讓福音能夠廣傳。生命教育與耶穌所傳的福音非常接近,祂先關懷人的基本需要,先進到人的心裡頭才分享其他。耶穌對人是先關懷「全人」,再進入信仰。若我們現在不積極投身生命教育,別的宗教團體會更努力推廣取代。
  從台灣的大環境來看,台灣的基本問題是政治生態的混亂、社會價值的混亂、年輕人無所適從;我們需要的是環保、惜物、謙卑、踏實風。整個生命教育不是課程,是生命觀被改變。生命教育的本質是──遇到上帝後生命觀整個被改變。

?三、健康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
  健康教育取向──包括生理衛生、心理衛生、生態保育。(健康快樂)
?  整體的健康概念(well being)是指一種非常安舒的狀態,是由五種狀態形成的,因此健康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要考慮這五方面:
1.身體的適能:了解身體發展、身體照顧、發展真相的身體活動、態度與能力。
2.情緒的適能:思考清晰、情緒穩定,成功地調適壓力,保持自律與自制。
3.社會的適能:關心配偶、家人、鄰居、同事及朋友,積極與他人互動及發展友誼。
4.精神(靈性)的適能:尋找個人生命的意義、設定人生的目標、擁有愛人及被愛的能力。這部分即是我們信仰所談的。
5.文化的適能:對社區生活改造的貢獻、注意文化及社會事件、能接受公共事務的責任。
  聖經說:「鍛鍊身體益處還少……」表示鍛鍊身體是有益處的。根據研究,運動和休閒是一個保護因子,能保護年輕人減少企圖自殺的可能性。從事運動相對來說對自己身體的傷害會減少,能保護兒童減少從事危險行為;對男生來說可減少抽煙,對女生來說減少未婚懷孕及性病感染。所以,將運動、健康放進生命教育是很重要的。
  健康不只是身體的健康還包括心理的健康,包括如何處理挫折失敗、憤怒的情緒……。憤怒是一種情緒,但不能解決問題。從健康教育來看,憤怒的控制是很重要的。憤怒與靈性的關係,靈性非要求我們壓抑、否定我們的情緒,靈性的健康幫助我們管理我們的憤怒,考量我們的責任感,不是一個立即的衝動反應,當我們憤怒時,靈性給我們一個長遠的考慮,一個很平靜安靜的沉默思想禱告,這種禱告給我們一個很深的安全感,讓我們來面對我們的行為。
?  如何設計健康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課程呢?(舉例:幫忙孩子拒絕抽煙)要從孩子感受最深的需要、最在乎的事情談起,例如:兩性關係、朋友的關係。再來有生命的反省,告訴學生抽菸的影響:
1.影響人際關係,影響兩性關係,人家不喜歡你。
2.對自己身體的傷害,抽一根菸減少生命6分鐘。
3.傷害生活功能,對自己的破壞是一點一滴的。   若要再深入,可加入宗教教育取向,例如:酗酒。污染自我,每個人要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任,因我們是被造的,我們的身體是聖靈的殿,是不能污染的。
?
四、宗教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
  宗教教育取向──包括生命意義、死後歸宿、終極信仰。(安身立命)   台灣的生命教育發展於2001年時有一個很大的衝突,針對曉明女中教材,中國佛教協會透過監察委員來調查教育部並提出抗議,認為有偏重基督教會及貶低輕視佛教之嫌。故我個人建議:我們教會在寫作生命教育教材時,焦點鎖定在我們基督信仰的角度來看,對民間信仰及其他宗教要盡量慎重,不需要提到。我們只要研究真理就夠了。
?  如何研發宗教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課程──
1.人生信仰系統:我們可不放多元宗教內容,只將基督信仰系統的內容闡明。目前我們的主日學教材已經將這部分闡明得很詳細清楚,如:基督、上帝、天父、聖靈的工作……等。
  何謂信仰系統?研究任何一個宗教可以各種不同的取向來介紹一個宗教:
(1)?實際教材(material)物質:用何種具體的東西來 代表一個宗教,如十字架代表得勝的記號。透過十字架來表達什麼意義呢?
(2)?儀式:介紹有意義的儀式,如聖餐禮拜。
(3)?社會跟機構層面:談到教會的宗派。
(4)?倫理議題:如我們的信仰怎麼看墮胎的問題。
(5)?哲學議題:如是否只有一位神?有沒有天使?有沒有撒但?
(6)?敘述故事:敘述的故事,如創造天地、天堂 的故事。
(7)? 實際生活經驗、情緒層面:如耶穌平靜風浪 的經驗。
2.分享人類的經驗:有些人類的經驗是共通的,我們都一同面對。如:從生日談到耶穌的誕生;從經驗談起,看看耶穌12歲在做什麼?我們12歲在做什麼呢?另外,還有悲傷的經驗、婚禮的經驗、生老病死……的共同經驗,從這些可以討論宗教問題。
?  人有很複雜的情緒,我愛我自己但有時我又恨我自己;我需要與人建立關係但我有挫折感;我喜歡現代的科技很方便,但同時我又害怕當科技出現問題,又不知道如何解決;靈異事件我覺得很新奇,但對一些力量可以毀滅世界又覺得很懼怕;我喜歡這世界的美好,但又擔心這世界被污染。這些錯綜複雜的共同經驗,可以構成生命教育宗教教育取向的課程。
3.個人追尋:個人如何接觸到信仰,自己如何尋求以及生命的反省,這部分可讓我們進到信仰的核心概念。包括了下面幾項的問題:
Who can I trust?我能相信誰呢?
How did I get here?我從哪裡來?
Who is the "real" me?真正的我是誰呢?
Where am I going?永恆的問題,我要去哪裡呢?
What is it all for?人生的目標是什麼呢?
How do I know what is right?什麼是對的標準呢?
What matters most?什麼價值我在乎呢?
Do I have significant? 我有什麼重要性呢?
?  所有個人的尋求:包括權威、起源、身份定位、我的命運、我的道德、我的目的、我的意義……等,可以談得很深入。
  結合了基督信仰系統的介紹、共通的生活經驗分享、個人的信仰追求三方面完整的探討,才能將宗教教育取向的生命教育介紹得較完整。(本文為台北護理學院吳教授,於總會教育委員會生命教育講師培訓課程中所講,本文未經吳庶深教授過目。)


資料提供單位:生命教育中心
 

 
 
 
  copyright  
     

powered by ICPCT.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