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文章分享 > 經驗分享篇
 
推文:Facebook Facebook Facebook
 
點閱次數:3003
女兒遷床記
家庭生命教育
作者/吳昭誼牧師˙星中安和教會牧師

女兒學習獨立

  跟許多父母一樣,當我們的孩子年齡到某一階段時,我們就開始鼓勵他們做自己能做、或能自我成長的事。例如:自己如廁、自己吃飯、自己穿脫衣服……等。這回,我們要鼓勵剛上四年級的女兒去嘗試的是──在自己的床上,學習獨自睡覺。

剛好,家中有親人給了一張上下舖的床,我們趕緊幫女兒買了一套新的床單,加上一些簡單佈置,並趁著她對睡上舖所充滿的新鮮感,很順利地,在爸爸睡下舖的陪伴之下,適應了一段時間;而我則在另一房間,陪伴剛兩、三歲的弟弟睡覺。有好一段時間,大家都有床可睡,真好!

反覆的睡眠大戰

  不過,好日子沒撐多久,不知是她嫉妒弟弟,還是感覺自己似乎被隔離了,她開始對自己睡一張床感到焦慮。起先,等大家都上床睡覺,一片寂靜之後,她開始對周遭寂靜的環境感到焦慮。累了一天的爸爸,好不容易睡著了,但是朦朧睡意中,開始聽到細微的聲音:「爸爸,你還在下面嗎?你睡著了嗎?」「你不睡覺在做什麼?」「我睡不著,我很害怕。」爸爸回她:「睡不著,去樓下跑三圈再上來。」(……,女兒不敢回應,勉強閉上眼睛。)之後,大約有一兩個星期的時間,就在大家睡著後,都會被她莫名的問話切斷睡眠。

  當我們不想把事情看得太嚴重,想要引導她只要閉上眼睛,慢慢就會放鬆睡著時,事情好像又更嚴重。常常在午夜夢迴時,不是聽到她藉故起來上廁所,不然就是突然站在我身旁說她睡不著,感到害怕,害得我時常驚醒,感到無奈又氣個半死。

  接下來更戲劇化,約有一星期的時間,每逢晚飯時,她就眉頭深鎖並開始焦慮。那個樣子帶點少女的憂鬱,然後邊說邊啜泣:「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睡不著?我也不想這樣,可是我就是很害怕。我很怕我會作惡夢。」我問她:「那你作了什麼惡夢?」「沒有啊!我醒過來後,因為怕閉上眼睛就會出現惡夢,所以不敢睡覺。」原來,連惡夢都還沒作,她就已經開始害怕了!

向恐懼宣戰

  我開始找相關的繪本讀給她聽,也帶她一起禱告,更拿一本有關克服懼怕的禱告文給她讀。她讀得很認真,而且大聲朗誦,有時我還以為她是在跟弟弟吵架,走近一看,才知道她是為了克服這恐懼感,很認真地在禱告,而且,讀完更自己寫禱告文給上帝。看在我們眼裡,心想其實乾脆讓她再回來一起睡,免得弄得人仰馬翻。但是,我還想多觀察一下,免得因為輕易妥協,同樣的事又會重來一次。

  後來,我也嘗試睡在她身邊,等她睡著後再離開;也試著換弟弟睡在下舖,讓她感覺她與弟弟是一樣的。但情況時好時壞,有時她半夜又醒來時,乾脆硬擠到我們身邊躺著。最後,索性答應她放寒假時可以全家一起睡,她心中才比較釋懷。

  終於,到了寒假時,她快樂地搬著她的枕頭、被子回來跟大家一起睡,結束這場遷床記。於是,全家得以好好睡覺,她也不再說她害怕了。

足夠的安全感才能勝過恐懼

  不久,剛好聽到一對老夫婦分享他們年輕時訓練其獨生女的經驗。他們的女兒長大後至國外求學,又在國外成家立業,如今也育有一女一子,剛好也是一個小四,一個三歲;而且,他們全家也同睡一起。老夫婦很納悶女兒為何不讓她的兩個孩子有獨自的房間,以訓練他們獨立。但女兒卻回答:「沒關係,這樣很好。因為孩子能在我們身邊的日子不多,等他們長大後,你要他們多留點時間給你,恐怕更難。」後來,這對老夫婦也欣然接受女兒的想法,因為他們想:也許以前太快訓練女兒獨立,而她大學後就長年在國外,到現在成家立業,能與父母在一起的時間很少,也許她正在彌補以前失去的安全感吧!

  聽了他們的分享,又想想女兒遷床的事,我想到傳道書說「萬事萬物都有定時」,也許女兒的時間還未到吧。一個孩子一個性子,有些事太急可能會弄巧成拙!況且,許多人給我的建議是「等她自己願意」。我想,陪伴絕對是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重要過程,待她安全感足夠了,勇氣足夠了,自然就能克服恐懼的情緒。好吧!我就繼續享受這「甜蜜的負擔」,搞不好哪一天女兒說她要自己睡了,我還要去求她回來陪我睡呢!


資料提供單位:生命教育中心
 

 
 
 
  copyright  
     

powered by ICPCT.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資訊中心 建置維護